从“利益攸关”看“拼爹”与“拼命”
衡水中学的老师拼命教,学生拼命学,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,2019年更是高达275人。
社会人各种议论都有:有人羡慕,有人忌恨;有人组团去学习取经,有人痛骂办“高考工厂”;任正非说要向衡水中学学习,有老师断定任总将成千古罪人;
衡水中学有个学生说,你不让我“拼命”难道让我“拼爹”吗?!一个是“爹好”所以“命好”未来无忧无虑,一个是“爹不好”所以“命不好”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元芳,此事你怎么看?我们不妨从“利益攸关”的视角来观察观察。
纳西姆·塔勒布(Nassim Nicholas Taleb)认为,要对抗“非对称风险”,最好的办法是执行一个叫做“利益攸关”的规则。比如,对华尔街银行家来说,“利益攸关”就是要让他们自己拿出真金白银,和客户的资金绑在一起进行操作。你要高工资,大股份,多分红,就要与你的投入、业绩以及任职年限捆绑在一起,也就是要把你的言行与你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。
如果你是一个河北普通农民的孩子,家境贫寒,通过在衡水中学的拼命学习,大概率会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,你去不去;如果你是一个北京高级白领的孩子,家境殷实,可以去衡水中学也可以去人大附中,你会怎么选?
对同样的一个问题,“利益攸关”的程度不同,人们口头的说法、心里想法和私下的做法可能是不一样的。总之,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做到“利益攸关”,那么他对这件事发表的看法、提供的建议,很可能是靠不住的。比如有朋友向你推荐股票,你最好直接告诉他:别扯没用的,直接告诉我你买了哪只?如何评价和选择一所学校,最好去问这所学校的学生和家长。因为,他们是学校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和亲身感受者。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他们有高度的“利益攸关”。
随着现代社会知识体系的膨胀,有能力把问题解释得头头是道的人越来越多,而凭亲身实践去真正理解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。这其实是知识的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悖论。我们从教育专家身上学到的,主要是如何成为一名教育专家,而不是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;我们从人生导师身上学到的,主要是如何成为一名人生导师,而不是如何过好这一生。因为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人生导师,他们真正去亲身实践的,只是他们自己的这份职业,而不是他们告诉你的那些事情。
前段时间,王石教育年轻人说,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,整天只想着赚钱。然后劝年轻人,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,或者探险上去。呵呵,何不食肉糜?站着说话不腰疼。“拼爹”也好,“拼命”也好,出此言有此行的人,关键要看TA是否有切肤之痛的“利益攸关”。
美编:国典教育
- END -
热文推荐●品读经典就是与大师深度对话 ——读叶澜《回归突破:“生命. 实践“教育学论纲》有感
●教学中“确定与不确定”的魅力 ——对三位老师教学风格案例的点评(十二)
●在故事中游历,在情境中领悟 ——对三位老师教学风格案例的点评(十一)
版权说明:
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
请遵守《著作权法》,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。
如需转载,请联系后台授权。
点击“在看”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
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